知州黄大贲对阜阳文化的贡献

发布日期:2023-01-09 16:56

黄大贲,字思素,别号钟池,兴国(今隶属江西省赣州市)举人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至二十八年(1600)在颍州知州任上。官至大理寺左丞的颍州人宁中立称其:“举于乡,有隽才,其为政也一令之出,民莫敢犯,比于周,犹有大车之风。”(明万历《颍州志·艺文》载《颍州重修尊经阁记》)。意即,知州黄大贲才智出众,为官廉明,令出法随,雷厉风行,没有人敢去以身试法。黄大贲卒于颍州任上,颍人立黄公祠祀之,曾任朝廷兵部尚书的颍州人张鹤鸣作《颍郡守黄公》诗悼念。

黄大贲知颍州期间,重视当地文化教育建设,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。如修复西湖古建筑、创建西湖亭、重修孔庙尊经阁、撰怀欧桥记等。

重修西湖建筑。明万历二十四年(1596),知州黄大贲对“四贤祠”(祀知颍名宦晏殊、吕公著、欧阳修、苏轼)、“三桥”(欧阳修守颍时创建宜远、飞盖、望佳三桥)等西湖主要景点建筑进行了修缮,在“四贤祠”后筑台创建了“西湖亭”;在关帝庙后建“环碧亭”“峙玉亭”。颍州进士王道增在外地做官,官至陕西左参议、四川右布政使等职。黄大贲邀回颍省亲的张道增在西湖宴饮,张作《太守黄公重修西湖招饮赋此赠之》,诗中描述了西湖重修后的盛况:“十里西湖拆简来,探奇载洒共徘徊。亭台傍水鱼潜戏,冠盖穿林鸡见猜。四老风流今再睹,三桥烟景此重开。芳筵一醉穷长夜,只恐楼头曙鼓催。”

创建西湖亭。清顺治《颍州志》记载:“西湖亭,在四贤祠后。崇台敞庑,四望阔如。明万历间,州守黄公大贲建。”清康熙志等旧志亦记载。唐文宗太和年间诗人许浑有《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》一诗,可知唐代颍州西湖已有名为“西湖亭”的景观存在。沧海桑田,许浑诗中所说的“西湖亭”可能在宋代时已经不复存在,因未见宋元诗文再提及此亭。明万历间,黄大贲择址重建西湖亭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,颍州知州马之骅疏浚颍州西湖,重修西湖亭等,撰有《重修颍州西湖亭记》。 

重修孔庙尊经阁。明万历年间,颍州人宁中立撰《颍州重修尊经阁记》记载:颍州文庙(亦称孔庙、儒学、州学等)旧有尊经阁,始创者为明正德七年(1512)任颍州按察分司(兵备道署)佥事的孙磐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黄大贲任颍州太守,下车伊始即谒拜孔庙,但见孔庙建筑日久倾圮,尤以尊经阁损毁最重,黄公慨然感叹:“修缮尊奉圣人的孔庙是我的职责所在,哪有一郡之守不重视教化的!孔庙不治,既违背朝廷的旨意,也影响儒学圣地的文雅。”但此时正值颍州饥荒刚过,财力和民力因灾损耗很大。第二年下半年,百姓得到休养生息,元气相应恢复,黄大贲在召集当地绅士集议时说:今天下宫殿寺庙,多辉煌煌壮丽,“而儒学藏经之所,不可因陋就简,必有以恢张之。”孔庙之藏经阁,即藏经楼,通常上下两层,是存六经、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之地,相当于现代的图书馆。于是,黄公先捐薪俸倡导,颍州各绅士亦捐资辅助。黄公又委任得力人员开展社会募捐筹集经费。修缮藏经阁工程始于万历二十四年(1596)九月,竣工于二十五年(1597)五月,历时九个余月。修缮后的藏经阁,凡五楹,高三丈,长二十丈,阶高六尺。左右厢房各三楹,左匾额曰“表章”,右匾额曰“羽翼”。整个建筑弘廓而严整,与先前相比有了成倍的改观。凡登临藏经阁观览的人,无不企望颍州的文化事业兴旺发达。

撰怀欧桥碑记。怀欧桥,西湖东一里。欧阳修既卒,颍人为纪念欧公而建,与欧公守颍所建“三桥”之一的“望佳桥”东西相映。清顺治《颍州志》最早见其记载:“怀欧桥,石为之,在西湖东一里”;“怀欧桥碑,在西湖东。”此后,清康熙《颍州志》(卷二、卷三)相继记载:“怀欧桥,在西湖东一里。有文勒石”;“怀欧桥碑,黄大贲《记》。”清乾隆《阜阳县志》记载:“怀欧桥,西湖东一里,有文刻石,今剥。”怀欧桥今已不存。

2014年前,阜阳生态园(古颍州西湖遗址)施工时曾挖出有“□欧桥”两个大楷字的残碑,碑上还有纵向多列小字,但也支离残缺、剥漶不清。从旧志记“怀欧桥碑,黄大贲《记》”记载看,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,颍州知州黄公大贲在修缮西湖古建筑时,曾作《怀欧桥记》,当地居民亦“复立石碑阴”(即碑的背面),内容或是颍人怀念欧公及修桥事略等记述性的文字。怀欧桥碑两侧的小楷或是利用“怀欧桥”碑侧之空隙镌刻于清道光年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