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陈规储粮 就无顺昌大捷

发布日期:2023-12-29 15:25

陈规(1072—1141),字元则,密州安丘(今山东安丘)人,明法科(法学)及第出身。在“国破山河在”的危急关头,他以手无寸铁的文臣,转身成为出类拔萃的一员战将,成为文武兼备的大宋国士和著名抗金名将。


刘公祠内的抗金名臣、军事技术家、顺昌知府陈规塑像

陈规是尤善守城的军事工程专家,他对火药兵器的发展做有贡献,发明了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原始管形火器,被称为后代管形火器的鼻祖。陈规著有兵书《守城录》(二卷)传世,宋光宗(赵惇)曾题陈规《守城录》御制诗。陈规曾率兵镇守德安府“九攻九拒,应敌无穷,十万百万,靡不退却”,取得了击败9个武装集团的进攻,坚持德安府城达5年之久的战绩。


宋高宗绍兴九年(1139)四月,陈规调任顺昌府(今阜阳市)知府。赴任后,他面对时局的严峻和城乡乱象,“葺城壁,招流亡,立保伍”,并多方筹措粮草充实粮库,以据城久战,抵御金兵。此后,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部3万“八字军”(面部刺“赤心报国,誓杀金贼”)到来,陈规率领府军和百姓辅佐刘锜协同作战,坚守顺昌城池,重创了南犯的金将兀术15万精锐劲旅,挫败了金兵的嚣张气焰,史称“顺昌大捷”。


刘公祠内的抗金英雄、东京副留守刘锜塑像


位于北城西北隅城垣上的刘公祠

知府陈规深知粮食对百姓生存和坚守城池的重要,刚到顺昌就任即对位于北城水次的“粮储仓”拓展修缮,布置府兵看守仓廪;派遗官吏分赴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收购粮食,以充实府仓。此间,恰逢枢密院计议司漕运粮食到颍河上游,陈规请求用金银和布匹代替所输送的粮食。到了金兵进攻顺昌府时,官府粮仓内储存的大量战备粮正中其用。史料记载,刘锜抢在金军之前赶到顺昌府,他最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城中有没有充足的粮食,有粮即可固守,没粮就得撤走。在得到知府陈规粮仓内有“粟麦数万斛”的肯定回答后,增强了守城的信心,既而破釜沉舟,寺门积薪,发布军令状,誓与顺昌共存亡。


刘公祠旧影

《宋史·陈规传》评价:“成锜功者,食足故也。”意即使得刘锜取得顺昌保卫战的成功,是粮食充足的原因。换句话说,顺昌知府陈规修仓积粮,成就了“顺昌大捷”。也可以说,顺昌保卫战也是一场以粮食为后盾的粮仓保卫战。正如清代诗人陈安《刘公祠怀古》诗所云:“鼓鼙声壮吞河北,旗帜风高怯顺昌。正好军储输万斛,助公得胜护金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