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阳修器重铁面推官张洞

发布日期:2024-02-21 09:10

北宋皇祐元年(1049)二月十三日,欧阳修由扬州移知至颍州任上。当时推官张洞,为州府属官,协助治本州府公事,掌推勘(审问)、刑狱、诉讼等的司法官员。

欧阳修对颍州始终存有好感,曾称誉这里“民淳讼简风气和”。但此说也不尽然,欧阳修是从总的社会环境安稳和民风纯朴而言的,也不是说颍州境内从未发生过民事和刑事案件。皇祐二年(1050)六月,欧阳修就遇到了一桩颇为棘手的案件,并与推官张洞在案件性质和定案处理上产生了矛盾分歧。

张洞(1019-1067),字仲通,宋开封祥符人,进士出身。其父张惟简,官为太常少卿。张洞身材魁伟高大,容貌端正如画。自幼聪慧悟性很高,文思敏捷,与众不同。父亲张惟简认为儿子很奇特,就请当地有名望的算命先生占卜,算命先生惊讶地说:“贵公子长相卓尔不凡,将来一定会金榜题名,在文学政事方面有所成就。”张洞上学后,每天能阅读几千字,写文章文思敏捷。还没到行二十岁的加冠礼年龄,就已经名声远播了。张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,遇事表现得很慷慨,自认为能有所作为。当时,西夏赵元昊(即李元昊)不甘臣服于宋朝,称帝后叛乱,时常侵扰边境,造成关中、甘肃一带民生萧索,粮草运送不便,且宋军对夏的多次作战失利。宋仁宗叹息,想要征求朝廷内外的谋略。张洞凭借布衣的身份请求进呈方法谋略,仁宗召他在舍人院考试,提拔他任将作监主簿一职。

不久,张洞应举考中进士,调任为涟水军判官。遭遇丧亲,张洞离职服丧。皇祐二年(1050),张洞调任颍州推官。有一个叫刘甲的村民,强迫弟弟刘柳鞭打妻子,打完之后,夫妇二人相拥哭泣。刘甲大怒,逼迫刘柳再度鞭打妻子,结果妻子被无辜打死。府吏拿出初步意见是判处丈夫刘柳死罪,知州欧阳修也基本同意。而张洞反对说:“按照法律规定,那个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,妇人的丈夫是从犯,而且鞭打妻子不是刘柳的本意,不应当判刘柳死罪。”府吏不认可,要维持原判,张洞就称病不出门以示抗议。不得已遂将案情上报朝廷大理寺审议裁决,判罚下来了,果然像张洞说的那样,刘柳仅判处了徒刑。通过这一案件的处理,欧阳修发现张洞的工作能力才干确实出众,由此更加青睐张洞,信任他办案的精准公正。欧公还把一些重要公务放心地交给张洞去办理,每次都很满意。

皇祐二年(1050)夏,张洞居住的庭院里,有一棵小槐树寄生在一株古桧树上。张洞写了题为《庭桧》(原诗佚)的诗,咏叹这一奇异现象,并请欧阳修赐教。欧阳修遂托物言志,酬诗《答张推官庭桧》(一题《寄生槐》)作答:

桧惟凌云材,槐实凡木贱。

奈何柔脆质,累此孤高干。

龙鳞老苍苍,鼠耳光粲粲。

因缘初莫原,感咤徒自叹。

偷生由附托,得势争葱蒨。

方其荣盛时,曾莫见真赝。

欲知穷悴节,宜试以霜霰。

萌芽起微蘖,辨别乖先见。

剪除初非难,长养遂成患。

虽然根性殊,常恐枝叶乱。

惟应植者深,幸不习而变。

含容固有害,剿绝须明断。

惟当审斤斧,去恶无伤善。

桧柏,柏科圆柏属常绿乔木,颍州重要乡土树种,城乡百年以年古桧很多。苏东坡知颍时有:“汝阴多老桧,处处屯苍云。”(《和赵景贶栽桧》)诗句。欧学专家刘德清在《欧阳修传》认为:诗中的凌云桧柏,象征人间的正人君子,寄生槐比喻趋炎附势、投机取巧的无耻小人。欧阳修呼吁人们坚决剪除小人,同时提醒大家,对君子小人要审慎辨别,在剪除小人的同时不要误伤君子。1979年曾任阜阳地委常委、宣传部长的施培毅先生,著有《欧阳修诗选选注》,他认为,欧阳公此诗中的“寄生槐”当暗指(政敌)高若讷、钱明逸、杨日严辈,对他们的丑恶面目,作了一定的揭露。欧阳修认为自己两次贬逐,都是“小人”诽谤所致,并认为这些“小人”多附托大臣以求荣,至为可恶,应予“剿绝”,因此借“寄生槐”抒发自己对这类人物的憎恨。

颍州区三合镇刘庙古桧双柏

皇祐二年(1050)七月初,欧阳修接到改知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兼南京留守司事的任命。离开颍州前,僚属们对欧阳修依依不舍。欧阳修给张洞手书五幅诗文作品留作纪念,张洞一直视为文墨珍品保存。 

皇祐三年(1051)春,曾知颍州的文学家晏殊,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(今陕西西安市)。张洞深受晏殊赏识,奏请张洞为其下属,任职永兴军经略安抚司管勾机宜文字。晏殊是名满天下的文学家,喜欢宴饮待客,围绕身边与他交游的都是名士。晏殊尤为敬重张洞,屡用为属官。晏殊晚年爱用刑罚,幕僚中无人敢劝阻。张洞时任知司录,平时和晏殊饮酒赋诗,无所不谈,一旦遇到官事,张洞便出于公正,坚持自己的意见,力阻晏殊少用刑罚。

张洞所在任上,多有善政。先后历任充秘阁校理、判祠部,知太常祀院,转太常博士,判登闻鼓院;出知棣州(今山东阳信),转尚书祠部员外郎。英宗时转司封员外郎、权三司度支判官。出为江西转运使,奏免民间积赋。移淮南转运使,转工部郎中。旧征赋用麦,淮南不产。张洞命令由官府付钱代购,问题很快解决。张洞在馆阁时多次建言献策,深受仁宗皇帝欣赏,即用独特的飞白体书写了“善经”二字赐予张洞,张洞又献诗以谢,皇帝又赐诏奖谕。英宗治平四年(1067)张洞卒于任上,年四十九岁。入《宋史·张洞传》、晁补之撰《鸡肋集》,颍州旧志载其事迹,祀颍州文庙名宦祠。